同写意 | 张彦涛:创造力的发掘和呵护
《同写意》编者按
应同写意邀请,澳门新莆京31600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张彦涛博士在同写意108期论坛—“乘风破浪 IPO ,生物技术公司的成功之路”上做了《创造力的发掘和呵护》的报告,本文系根据报告内容整理,并经报告人确认。
☆ ☆ ☆
创新,应该是我们这个群体里最被为认同的一个话题。我还真没遇到过任何人说他反对创新。问题是,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面对许多不需创啥新就可赚钱的机会,你是否愿意为创新付出资源和时间。更重要的是,你公司的环境是否适合创新?你是否真正喜欢能够创新的人?
当年去美国留学的前夕,系主任阎老先生语重心长:“我不用担心你们出国后的课程和考试,我只担心两个问题,一个是你们的动手能力,另一个是你们的创造力”。动手能力从来不是我的担忧,但大学读完了却是第一次听人说“创造力”这个词。
现在我们就谈一下创造力——什么是创造力?创造力从哪里来?创造力、想象力和创新的关系和区别是什么?如何去发掘创造力?
得益于恩师的告诫,我对这个问题格外关注。留学时又非常幸运地授业于一个苛求原创性的导师,后来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在美国公司工作的时候,也曾领导过公司为此成立的专项任务团队。创业这两年来,我们在建立一个具有高度差异化的产品线的同时,也打造了一个创造力非常强的团队。这个过程中也发现我们文化上的一些优势和短板,在此就与大家分享这方面的一些观察和体验。
01 创意的本质
纵观人类文明的进展,我们会发现一大部分是在发现,如日食不是天狗吞了太阳又吐出来了;另外一部分是在创造,学会了使用火,发明了轮子等等。发现的本质是我们了解自然运行的原理。但是在提炼出理论以后,能够发明自然不曾存在的东西,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性。
相信在座的很多朋友,包括我自己,选择以化学为本业的初心是能够创造以前不存在的新物质,这上帝一般的能力。而当时没有去学生物也是误解为生物是门需要死记硬背的学科。
但是DNA的发现改变了一切。最早推断出DNA双螺旋结构的沃森和克里克,是先于他人的发现者,抢到头筹也需要很深的积累和很高的创意性思维。但是如果他们不马上发表这个推断的话,别人在一年半载内也会发现。
这是一个创新度的衡量,我们下面再谈。我最佩服的还是发明突破性工具的那些先人,就是那些“创造者”,那些为后人提供了能够极大提高效率的工具,比如瓦特的蒸汽机,莫尔斯的电报,Sanger的测序,Merrifield的固相合成,以及缝纫机,半导体,PCR等发明者。这些发明的特点是与以前的认知水平和所用工具有断层式的差别。
我参加的第一次Gordon会议是在1990年秋,新罕步舍尔州的一个寄宿学校。虽然一周的主题是制药化学,但那时他们每年都会请一个其他领域的人,在龙虾宴后给最后一个KeyNote讲座。
那年主持会议的轮值副主席是杜邦公司的一个化学家。杜邦刚打输了一场官司,他们公司请来的专家证人,顶尖名校的大咖教授,在法庭上被PCR的发明人非常不讲武德地羞辱了一通。但他觉得特别酷,就把KaryMullis作为最后一个演讲者请来了。
这就是创新的文化环境,他不用担心杜邦董事长怎么想。但因为不是一个领域,参会者那时即使知道PCR是何物也不晓得KaryMullis是何许人也。所以就轮到我跟他喝了一晚上啤酒,从他口中直接了解了PCR的原理和发现始终,就跟第一次接触微积分的奇妙感受一般。
印象最深的是他绘声绘色地讲当PerkinElmer把第一台PCR样机做出来时,他发现稀里轰隆地带有一台压缩机。他质问项目的总工为什么搞得像个冰箱一样大?对方回答说“你的专利上特别标明PCR退火反应温度区间为-4到100度啊”。Mullis说,“你个傻瓜,那只是专利申权,你动手前至少可以先问问我啊!”。
对方说哪有时间跟您啰嗦啊,我们得先做个样机出来再改进,否则只是个设想而已。以后可以用Peltier冷却,您若真不需要我们把它卸掉就是了。Mullis说:算了,留在那里吧,介个冷冻抽屉可以用来储存我带来的午饭便当。这也是执行力强的工程师的和高创意的科学家的区别。
虽然三年后Mullis获得诺贝尔奖时主流科学界仍把他看作另类,但大家可以想想,如果没有PCR的话,生命科学要倒退多少?
02 创新的特性
创新的动力
创新从哪里来?柏拉图说“需要是发明之母”。我最早也跟着认同。但后来发现不完全是这样。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感受到需要。大多数人都很阳光地用手头工具努力做好本质工作。
例如史蒂夫-乔布斯就说过绝大多数客户并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所以他要“创造需要”,demandrealization,搞了iPod,iPad,iPhone等等。但是即使有了“需要”这个发明之母,发明还需要个父亲。
我后来悟出,发明的父亲应该是对现状的不满。不幸的是到网上查了查,发现大家已经把这话归功于DavidRockefeller(戴维·洛克菲勒)了:“如果需要是发明之母的话,那么discontent就是发明之父”。
所以互联网的存在对原始创新是件很不利的事情。大家现在有什么疑惑,想也不去想,打开手机就查到了。然后就认为什么东西都有了,不需要琢磨和发明了。
创新者在发明前,他必须不满足现状,必须认为现状有改进的余地。
比如,如果他的工作是去翻地,但他干了些日子不喜欢老是这样重复地翻地,对现状不满,他就有动力发奋地去考北京电影学院,或者蓝翔技校,也可能会去发明一个犁出来。但如果他劳动热情非常高,吃苦耐劳,愚公移山,他发明出拖拉机的可能性就非常小。
问题是,为了生存而被逼着去翻地的人不太可能有能力和财力去试验他的创意。他的不满几乎没有机会孕育出改变世界的发明,而只好选择逃离或接受现状。更糟糕的是,在管理者看来,他对翻地这种事业没有表现出工匠精神就是懒惰的表现,KPI就不用谈了。所以懒惰应该是发明的干爹。哪位有空请去查查看有无先人说过此话。
但是光有需求,不满和“懒惰”这些动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资源,资本的支持,更需要基本的知识。否则即使投身发明也是重复前人的探索,例如那些坚持不懈地向专利局递交永动机发明申请的所谓民科们。
创新的本质
仔细地分析一下,我们几乎可以把人类历史上重要的发明创新的本质都归在“赋能”的范畴:
-
能力,Newcapability,提高我们以前没有的能力。做以前没法做到的事
-
效率,Efficiencyimprovement,提高我们做同样一件事的效率。
-
知识,Newknowledge,获得前所未有的知识,启蒙,发现更好的理论提高更合理地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并利用此能力延伸并指导更多更有效的发明。
-
便利,Convenienceinlife,为生活提供便利等。
我们需要知道生活在现代社会这样一个流通性极强的大环境中,每出现一个发明,都可能会对后来的发明产生一些负面的作用。这很有点像细胞的信号通路,每个节点都可能会有一些negativefeedback(负向反馈)。抑制这个靶点,可能会激活上游或旁边另外一个靶点来补偿。
所以很多已有的发明,按原理都会抑制我们创造力的发挥。我们做科研管理的,一定要考虑到这一点,除了考虑新的发明,还要考虑已有的知识,发明和体系对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的抑制作用。我们需要尊重和呵护无知者的无畏和好奇心。
创新的衡量
如何衡量创新?我弄了个公式。在未被证明有其他先例之前,姑且称之为张氏公式。反正姓张的太多,某位祖先在我之前写下类似公式也是大概率事件:
-
I=Impact或Importance,是指该创新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
A代表影响领域的大小,广度。例如,只给极小的一部分人在某些场合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方便的创新,这个A值就比较小。
-
注意这里有两个D。第一个是Differentiation,差异化,或者说是发明本身的非显著性,对现状的改善度和冲击力,是否完全置换?能不能将现有疗法通通击败?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能够在两个看似没有关系的现象之间建立联系,这就是非显著性。非显著性越大,这个创新的潜在差异度就越大。这也是可专利性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准。譬如拉链发明之前用的是纽扣,纽扣发明之前可能是搭袢。想想如没有拉链,去趟卫生间的方便程度会倒退多大一步?
-
另外一个D是指持久性,Durability,用来衡量够否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很多革命性的发明过了几年就会被革了命。例如跨越大西洋飞行的载人氢气球。虽然很多衣服穿久了最先出问题的是拉链,但拉链作为一个柔性封口工具却非常地长寿。
如果这几个指标都很高,包括差异化程度,影响力的广度,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些才是真正的改变世界的发明。
举个例子,乙醚是1846年第一次在公开手术中演示并逐渐普及,过了几年氯仿及一氧化氮等麻醉剂逐渐应用开来。
为什么这个发明伟大?因为在没有麻醉之前,外科医生需要在酒吧里找个身材魁梧的朋友:“明天我给那谁谁做个小手术,您过来帮我按住他”。所以麻醉,消毒和按血型输血可能是现代外科最伟大的三个创新。救了很多人,用不用的差别极大,而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创造力是把想象力变成现实的能力。创造力是以新的方式去感知世界,找到隐藏的模式,在看似无关的现象之间建立联系,并产生解决方案,而改变世界。
文章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Rpd93EvpXVcAxIpBJNMpRg
- 同写意